各级别整体能力

CMMI5: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消除编差发生的普遍原因,改善过程能力基线,制度化过程改进活动。

CMMI4:建立过程控制方法,建立过程能力基线,消除编差发生的特殊原因。

CMMI3:验证数据,分析度量结果;对组织层面指定的度量确定目标值;制度化度量活动。

CMMI2:基于度量目标,建立一个覆盖过程、产品、和项目的度量框架,并实施度量。

等级与对应过程域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整合

CMMI将能力成熟度分为5个级别:初始级,已管理级,已定义级,量化管理级,优化级。

除了成熟度等级,CMMI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过程域(Process Area)。过程域指出了达到某个成熟度等级必须要解决的一族问题。除了初始级以外,每个成熟度等级都有若干个过程域,如下表所示。由于成熟度等级是循序渐进的,如果想达到某个成熟度等级,例如CMMI 3级,除了满足CMMI 3级本身11个过程域之外,还要满足CMMI 2级的7个过程域,依此类推。

CMMI等级 过程域中文名称 过程域英文名称 过程类型
第2级已管理级 7个过程域 需求管理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工程
项目规划 Project Planning 项目管理
项目监控 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项目管理
供应商协议管理 Supplier Agreemen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度量分析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支持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支持
配置管理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支持
第3级 已定义级 11个过程域 需求开发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工程
技术方案 Technical Solution 工程
产品集成 Product Integration 工程
验证 Verification 工程
确认 Validation 工程
组织过程焦点 Organizational Process Focus 过程管理
组织过程定义 Organizational Process Definition 过程管理
组织培训 Organizational Training 过程管理
集成化项目管理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决策分析与解决方案 Decis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支持
第4级量化管理级 2个过程域 组织过程性能 Organizational Process Performance 过程管理
量化项目管理 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第5级优化级 2个过程域 组织革新与推广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Deployment 过程管理
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Causal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支持

PA (Process Area):过程域;
EPG (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工程过程小组;
PM (Project Manager):项目经理;
PP (Project Plan):项目规划;
PMC (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项目监控;
RM (Requirements Management):需求管理;
MA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度量;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文档与代码管理);
QA (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
PPQA (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流程与产品质量保证;
RD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需求开发;
REQM (Requirements ManagementTS ):需求管理;
TS (Technical Solution):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
PI (Product Integration):产品整合;
VER (Verification):验证(评审和测试);
VAL (Validation): 确认(验收);
IPM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集成项目管理;
RSKM (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
OPF (Organizational Process Focus):组织过程焦点;
OPD (Organizational Process Definition): 组织过程定义;
OT (Organizational Training):组织培训;
DAR (Decis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决策分析与制定;

CMMI DEV V2.0的PA 与V 1.3的映射关系

CMMI 2.0实践域 CMMI 1.3 过程域 备注
CAR CAR -
CM CM -
DAR DAR -
EST - 新增PA,从PP中剥离出来
GOV - 1.定义了公司高层经理的活动2.来自于V1.3的共性实践
II - 来自于V1.3的共性实践
MPM MA 所有定量管理的实践都合并到MPM中
QPM
OPP
OPM
MC PMC 1.风险跟踪的实践剥离到RSK中2.IPM中有关跟踪的实践汇总到本PA,如管理关键依赖、环境等3.里程碑评审不再出现在实践名字中
OT OT -
PR - 新增PA,从VER中剥离出来
PLAN PP 1.名称修改2.估算的实践剥离成为一个单独的PA3.数据管理的实践剥离到CM中4.风险管理的实践剥离到RSK中5.IPM中与策划有关的实践汇总到本PA6.增加对移交活动的计划
PAD OPD 1.名称修改2.删除了建立团队运作规则指南的实践
PCM OPF 有些实践来自于OPM,改了名字
PQA PPQA 名称修改
PI PI -
RDM RD 所有的需求工程实践都合并到RDM中
REQM
RSK RSKM RSK 是风险和机会管理,增加了机会管理
SAM SAM -
TS TS -
VV VER 合并为VV,同行评审独立成为一个PA
VAL
- IPM IPM拆分到PLAN和MC中

过程域对应活动

一、项目管理类:

1 、项目策划( PP ):

SG1 完成参数估计

​ SP1.1 估计项目的范围 SP1.2 估计项目属性 SP1.3 确定项目生存周期 SP1.4 确定工作量和成本的估计值

SG2 拟订项目计划

​ SP2.1 编制预算和进度 SP2.2 识别项目风险 SP2.3 策划数据管理 SP2.4 策划项目资源 SP2.5 策划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SP2.6 策划共利益者的介入 SP2.7 拟订项目计划

SG3 获得对计划的承诺

​ SP3.1 审查从属计划 SP3.2 使工作与资源配备协调 SP3.3 获得计划承诺

2 、项目监督和控制( PMC ):

SG1 对照计划监督项目

​ SP1.1 监督项目策划参数 SP1.2 监督承诺 SP1.3 监督项目风险 SP1.4 监督资料管理 SP1.5 监督共利益者介入情况 SP1.6 进行进展审查 SP1.7 里程碑审查

SG2 管理纠正措施,直到结束

​ SP2.1 分析问题:收集并分析问题,确定处理这些问题所需的纠正措施

​ SP2.2 采取纠正措施:对所识别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3 、集成项目管理( IPM ) +IPPD

SG1 运用项目已定义过程

​ SP1.1 建立项目已定义过程 SP1.1 运用组织过程财务策划项目活动 SP1.1 建立项目工作环境 综合计划 SP1.1 运用综合计划管理项目 SP1.1 充实组织过程财富

SG2 与相关的共利益者协调和合作

​ SP2.1 管理共利益者介入 SP2.2 管理依存关系 SP2.3 解决协调问题

SG3IPPD 应用(应用 IPPD 原则)

​ SP3.1 建立项目的共同愿景 SP3.2 建立集成团队架构 SP3.3 分配需求至集成团队 SP3.4 建立集成团队 SP3.5 确保跨团队间的合作

4 、供方协定管理( SAM )

SG1 建立供方协定

​ SP1.1 分析由项目所决定的需求 SP1.2 选择供方 SP1.3 建立供方协定

SG2 满足供方协定

​ SP2.1 执行供方协定 SP2.2 监督选定的供方过程 SP2.3 评估选定的供方工作产品 SP2.4 接受取得的产品 SP2.5 移交产品

5 、风险管理( RSKM )

​ SG1 准备风险管理

​ SP1.1 确定风险来源和类别 SP1.2 定义风险参数 SP1.3 建立风险管理战略

​ SG2 识别和分析风险

​ SP2.1 识别风险 SP2.2 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类和排列优先顺序

​ SG3 缓解风险

​ SP3.1 拟订风险缓解方案 SP3.2 实施风险缓解

6 、定量项目管理 (QPM)

​ SG1 定量管理项目

​ SP1.1 建立项目目标 SP1.2 组成已定义过程 SP1.3 选择将予以管理的子过程 SP1.4 管理项目性能

​ SG2 对子过程进行统计管理

​ SP2.1 选择度量值和分析技术 SP2.2 运用统计方法,以掌握变化情况 SP2.3 监督所选择的子过程的性能 SP2.4 记录统计管理数据

二、工程类

1 、需求管理( RM )

​ SG1 管理需求

​ SP1.1 理解需求:与需求的提供者对需求的含义达成一致

​ SP1.2 获得对需求的承诺:获得项目组成员对需求的承诺

​ SP1.3 管理需求的变更:在项目进行中,管理需求的变更

​ SP1.4 维护需求的双向可跟踪性:维护需求和工作产品之c间的双向可跟踪性

​ SP1.5 确定项目工作和需求间的差异:识别项目计划、工作产品和需求之间的不一致

2 、需求开发( RD )

​ SG1 开发客户需求:收集共同利益者的需求、期望、限制条件和接口,并且把它们转换成客户需求。

​ SP1.1 获得客户需求:导出产品生存周期所有阶段共利同益者的需求、期望、限制条件和接口。

​ SP1.2 生成客户需求:把共同利益者的需求、期望、限制条件和接口转换成客户需求。

​ SG2 开发产品需求:对客户需求加以精炼和细化,以便开发产品生存周期中的产品和产品构件需求。

​ SP2.1 建立产品需求和构件需求:根据客户需求,为保证产品和产品构件的有效性和可提供性,确定产品和产品构件需求。

​ SP2.2 分配产品构件需求:为每个产品构件分配需求。

​ SP2.3 确定接口需求:确定功能之间或对象之间的接口。

​ SG3 分析和确认需求:对各项需求进行分析和确认,并且开发所要求的功能度的定义。

​ SP3.1 建立操作概念和场景:建立并维护操作概念和场景。

​ SP3.2 定义功能需求:建立并维护所要求的功能度的定义。

​ SP3.3 分析需求:分析派生的需求,确保它们是必要的和充分的。

​ SP3.4 平衡需求:分析需求,平衡共同利益者的需求和约束。

​ SP3.5 确认需求:在适当时候,采用多种技术确认需求,以确保将要产生的产品能在预计的用户环境中恰当运行。

3 、技术解决( TS )

​ SG1 选择产品构建解决方案

​ SP1.1 开发详细候选解决方案和选择准则 SP1.2 开发操作概念和场景 SP1.3 选择产品构件解决方案

​ SG2 设计

​ SP2.1 运用有效的设计方法 SP2.2 建立完备的技术数据包 SP2.3 设计综合性接口 SP2.4 进行制作、购买或复用分析

​ SG3 实现产品设计

​ SP3.1 实现设计 SP3.2 编制产品支持文档

4 、产品集成( PI )

​ SG1 准备产品集成

​ SP1.1 建立产品集成战略 SP1.2 建立产品集成环境 SP1.3 规定详细的产品集成规程

​ SG2 确保接口兼容性

​ SP2.1 审查接口描述的完备性 SP2.2 管理接口

​ SG3 组装产品构件和交付产品

​ SP3.1 确认集成用的产品构件已经准备就绪 SP3.2 组装产品构件 SP3.3 核查组装的产品构件 SP3.4 打包和交付产品或产品构件

5 、验证( VER )

​ SG1 准备验证

​ SP1.1 选择需要验证的工作产品

​ SP1.2 建立验证环境

​ SP1.3 建立验证规程与准则

​ SG2 执行同级评审

​ SP2.1 准备同级评审

​ SP2.2 进行同级审评

​ SP2.3 分析同级评审数据

​ SG3 验证选定的工作产品

​ SP3.1 执行验证

​ SP3.2 分析验证结果

6 、确认( VAL )

​ SG1 准备确认

​ SP1.1 选择需要确认的产品

​ SP1.2 建立确认环境

​ SP1.3 建立确认规程与准则

​ SG2 确认产品或产品组件

​ SP2.1 执行确认

​ SP2.2 分析确认结果

三、组织过程类:

1 、组织过程定义( OPD )

​ SG1 建立组织过程资产

​ SP1.1 建立标准过程 SP1.2 建立生命周期模型描述 SP1.3 建立裁剪准则及指南 SP1.4 建立组织度量库 SP1.5 建立组织过程资产库 SP1.6 建立工作环境标准

​ SG2 促成 IPPD 管理

​ SP2.1 建立授权机制 SP2.2 建立集成团队规则与指南 SP2.3 平衡团队与原隶属组织的责任

2 、组织过程聚焦( OPF )

​ SG1 确定过程改进机会

​ SP1.1 确定组织的过程需求 SP1.2 评估组织的过程 SP1.3 识别组织的过程改进项目

​ SG2 策划和实施过程改进活动

​ SP2.1 制定过程行动计划 SP2.2 实施过程行动计划 SP2.3 部署过程和相关的过程财富 SP2.4 把过程相关的经验纳入本组织的过程财富

3 、组织培训( OT )

​ SG1 确定培训需求并且使培训现成可用

​ SP1.1 确定战略培训需求 SP1.2 确定有哪些培训需求由组织负责满足 SP1.3 建立组织培训战术计划 SP1.4 建立培训能力

​ SG2 提供必要的培训

​ SP2.1 交付培训 SP2.2 建立培训记录 SP2.3 评价培训效果

4 、组织过程性能( OPP )

​ SG1 建立性能基线和模型

​ SP1.1 选择过程 SP1.2 建立过程性能度量值 SP1.3 建立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SP1.4 建立过程性能基线 SP1.5 建立过程性能模型

5 、组织革新与部署( OID )

​ SG1 选择改进项目

​ SP1.1 收集和分析改进建议 SP1.2 识别革新 SP1.3 试行改进 SP1.4 选择改进建议,用于部署

​ SG2 部署改进

​ SP2.1 策划部署 SP2.2 管理部署 SP2.3 度量改进效果

四、支持类

1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PPQA )

​ SG1 客观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 SP1.1 客观评价过程 SP1.2 客观评价工作产品和服务

​ SG2 客观提供情况

​ SP2.1 通报不符合问题,并且确保解决它们 SP2.2 建立记录

2 、配置管理( CM )

​ SG1 建立基线

​ SP1.1 识别配置项 SP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SP1.3 建立或放行基线

​ SG2 跟踪并控制变更

​ SP2.1 跟踪变更 SP2.2 控制变更

​ SG3 建立完整性

​ SP3.1 建立配置管理记录 SP3.2 进行配置审计

3 、测量和分析( MA )

​ SG1 协调测量和分析活动

​ SP1.1 建立测量目标 SP1.2 详细说明度量值 SP1.3 说明数据收集和存储规程 SP1.4 规定分析规程

​ SG2 提供度量结果

​ SP2.1 收集度量数据 SP2.2 分析度量数据 SP2.3 存储数据和结果 SP2.4 通报分析结果

4 、决策分析和决定( DAR )

​ SG1 评价候选方案

​ SP1.1 拟订并运用决策分析的指导原则 SP1.2 选择评价技术 SP1.3 拟订评价准则 SP1.4 确定推荐的侯选方案 SP1.5 评价候选方案 SP1.6 选择解决方案

5 、原因分析和决定( CAR )

​ SG1 确定缺陷的原因

​ SP1.1 选择缺陷数据,用于分析、选择缺陷和其他问题,以供分析使用 SP1.2 分析原因

​ SG2 处理缺陷原因

​ SP2.1 实施措施建议 SP2.2 评价变更的效果 SP2.3 记录数据